会议运营管理基本知识框架

日期:2016-04-29 14:51:01 / 人气:

  运营管理在理论家和实践家的大力推动下,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核心职能之一,相关著作和成果也形成了规模,但是,运营管理的理论知识体系在会议业这样的新兴产业领域中系统性的应用研究还刚刚起步。目前,关于会议运营管理的研究成果还不多。国内有肖庆国与武少源[1]、谭红翔[2]、仲欣[3]等人编写有会议运营管理教材;胡平[4]、唐少清[5]、庞华[6]、姜仁良[7]等人撰写了会展运营管理相关教材。国际上出版的相关著作有:Julia Tum,Philippa Norton和J.Nevan Wright合著的《活动运营管理》(Management of Event Operations);[8]Willian O'Toole的《活动的可行性与开发:从战略到运营》(Events Feasibility andDevelopment: From Strategy to Operations)。[9]

   从内容上来看,国内的著作主要涉及会议市场、会议产品、会议策划、会议申办与筹备、会议营销、会议接待管理、会议现场管理、财务管理、会议信息管理、会议服务管理、会议评估、会议附设展览的管理等;Julia Tum等人的《活动运营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分析”,包括活动运营管理模型的提供与开发,活动管理的特征与定义,外部环境分析,服务供应的定义,客户、相关利益者群体和差距分析,内部环境分析;第二部分为“细节策划”,包括策划,产品组合、产品与服务研发,产品开发,供应链管理,选址管理,风险管理;第三部分为“执行与传递”,包括人的力量——最有价值的资源,预测和产能管理,计划和时间管理;第四部分为“绩效测评”,包括绩效评价和质量意识。Willian O'Toole的《活动的可行性与开发:从战略到运营》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部分为“战略可行性与开发”,共6章(活动战略,战略准备,活动支持,战略执行,活动开发的工具与技术,打造素质:协会、奖金和培训);第二部分为“管理可行性与开发”,共4章(商业案例与管理模型,构建管理系统,活动管理过程,活动度量与清单);第三部分为“运营可行性与开发”,共2章(活动运营:上游设计,案例研究)。比较国内外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国内学者倾向于从会议操作与现场管理层面来研究会议运营管理内容体系,国外学者则更注重运营管理专业化系统化的分析。

   运营管理从传统的制造业扩大到现代服务业以后,其内容就已经不再局限于生产过程的计划、流程开发、组织控制,而扩大到了包括运营战略的制定、运营系统设计、运营系统运行以及运营系统的评估和改进等在内的全方位内容。因此,会议运营管理的内容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会议现场服务的生产,而应当包括会议产品设计与研发、会议流程设计与管理、会议价值链设计、会议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全面质量管理、项目管理、ERP管理等内容,其知识框架图如下所示。

会议运营管理基本知识框架(图1)

(文章来源:会展学研究 作者:天津商业大学教授 杨琪)

 

参考文献

[1] 肖庆国, 武少源. 会议运营管理(2009年版)[M]. 北京: 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8.

[2] 谭红翔. 会议运营管理(第2版)[M].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4.

[3] 仲欣. 会议运营管理[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3.

[4] 胡平. 会展运营管理[M]. 北京: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7.

[5] 唐少清. 会展运营管理[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6] 庞华. 会展运营与服务管理[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0: 10.

[7] 姜仁良. 会展运营与管理[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

[8] Julia Tum,Philippa Norton,J. Nevan Wright. Management ofEvent Operations[M]. New York. 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Group, 2006.

[9] Willian O'Toole. Events Feasibilityand Development: From Strategy to Operations[M]. ElsevierButterworth-Heinemann, 2011.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