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展产业的发展趋势
日期:2016-04-29 14:46:59 / 人气:
会展产业的发展是举世瞩目的,世界各地都在分享会展产业带来的红利的同时,也在反思这个产业带来的种种变革并承受着变革带来的欢乐与痛苦。新产业、新领域、新思想,一切都是新的。在新事物面前,大胆往前冲者有之,徘徊犹豫者有之。未来会展产业将走向何方?会展产业研究需要更开阔的视野,摈弃门户之见,掌握产业发展的大势。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实力、经济总体规模和发展水平不同,他们的会展产业发展也不平衡。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科技、交通、通讯、服务业水平等多方面优势,在世界会展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并占有绝对的优势。从世界范围来看,国际会展产业发展呈现四大发展趋势。
一、全球化发展
西方发达国家的会展业发展得早,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相比,他们率先完成了专业化和集团化的发展阶段。随着全球经营理念的深入人心,这些国家的会展集团公司开始跨国运作,走全球化发展的道路。会展业的全球化发展,一方面满足了国际市场的需求,同时也是对国际市场的占领和技术价值与文化价值的传播。会展业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必然伴随着大量的并购和国际品牌的重组,通过国际会展合作、并购、重组来实现跨国业务的落地与发展。2003年11月,德国法兰克福展览公司与广州光亚展览贸易有限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当时法兰克福按作价金额投入其中50%资金,并占有照明展一半的股份,双方共同运营广州国际照明和建筑电气展览会。2012年11月,河南励展宏达展览有限公司与上海歌华展览策划有限公司签署协议,获得上海国际汽车装饰用品采购交易会(CSAE)的100%股份以及该交易会的全部资产。2013年6月,环球资源有限公司宣布已经与深圳国际机械制造工业展览会(Shenzhen International Machinery ManufacturingIndustry Exhibition)达成协议,收购旗下相关项目,交易对价介于1100万美元与1600万美元。美国卡尔顿通公司以12.6亿美元的高价收购拉丁美洲约40个大型贸易展览会和相关的刊物,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就直接收购了上海一个较有名气的地面装饰展览会。许多发展中国家原有的一些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展览会,通过市场并购、合作等方式,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来。但是,民族会展品牌的并购过程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提升了本土展会的国际影响力,快速升级了展会的运营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却使民族品牌逐步被控制在发达国家会展公司的手中。国际资本运作以自身的资本优势成功介入国际战略产业,屡试不爽。“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在新的时局下,世界会展大国纷纷确立全球化的发展战略,积极拓展发展中国家国际会展市场份额,一路高歌,推进了国际会展市场的成熟和发展,同时自身也成为了新兴经济体的会展市场主角。会展公司的老总们,是不是该认真思考全球化的问题呢?
二、集团化运作
国际市场的一大焦点就是并购和联盟,作为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会展领域也不断在深化集团运作机制。会展企业通过资本的运作,兼并合作,既可以利用国内资源,也可以利用国际资源,以获得市场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会展企业通过合作,优势互补,提升实力,打造业内超级航母。由于会展业对企业的资产总额、人力资源、技术力量等有很高的要求,中小型的会展公司很难达成高端技术要求,风险承受能力低,兼并合作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减少风险,维持高利润率。强强联合、合作经营、集中资源、优化品牌,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是国际会展业发展的第二大趋势。当然,集团化运作不是想做就做的,公司应当储备集团化管理的人才,完善公司治理体系,有了充分的准备,就可以迎接更高更强的挑战。
三、网络化运作
现有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和对外交流、联系方式、途径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给世界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近年流行的“互联网+”,只不过是我国顺应国际大趋势而已。在德国,网上销售和网上展览会等互联网业务发展很快,德国会展业的发展规模和势头并未因此受到影响。电子商务进入展览业是会展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会展本身就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发布、洽谈商业合作和进行市场营销的场所,它发挥的是一种桥梁和媒介作用,而电子商务恰恰在这方面有着传统会展业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它提供了一个更为快捷、互动、有效的商务通道。电子商务按商业活动运作方式可以分为不完全电子商务和完全电子商务,对于传统会展业的影响按介入程度的不同也表现在不完全电子商务和完全电子商务两个方面。不完全电子商务即在会展的运作过程中部分地借助于电子商务,主要是借助电子商务手段为会展服务,实现网上广告、订货、付款、货物递交、售前售后服务,以及市场调查分析、财务核算、生产安排等一项或多项内容。完全电子商务即网上会展,会展的组织、举办各个环节都实现了电子化,举办者、与会者、参展者和观众之间的交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络进行,它代表着会展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四、大数据决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科学研究与应用、互联网应用、网络传感器、企业营运等方面都涌现出大量无所不在的数据生成源,这些生成和处理的数据动辄以TB计,甚至达到PB,EB或ZB级规模(B表示字节,T=1012=240,P=1015=250,E=1018=260,Z=1021=270,1EB等于1000PB,1PB等于1000TB,1TB等于1024GB)。例如NOAA(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日常处理的数据量就达到PB级。这样的海量数据就是大数据(Big Data)。会展产业以汇聚人流、物流、信息流、知识流、资金流等为主要特征,也面临着大数据分析与处理难题。尤其是会展产业与互联网的结合,大数据更是常见,如Wiki(维基)、博客、电子邮件、虚拟世界、在线游戏、在线视频、即时通信、网页搜索等。据2010年的统计,Facebook每天有几十亿次的访问流量,每天需要处理(包括查询和关联分析)的数据量超过15TB;Google网页爬虫爬过的网页有几百亿个,其搜索引擎和其他服务每天处理的数据量达到骇人的20EB(2010年);Youtube每天播放约30亿个视频(文件),数据量约45PB,每天上载的视频有几十万个,平均每分钟上载48小时时长的视频,每天上载数据量10TB;Amazon每天有6000万个活跃用户,处理超过42TB的数据。2010年,上海世博会首次将具有159年历史的世博会以三维游园的形式搬到网上,让世博会成为可体验、可分享、可参与、可互动的网络盛会,开创了人们参与、体验世博会的全新方式。上海世博会实体的参观人次定格在7308万,而虚拟的“网上世博”在184天时间里,吸引了超过6亿用户访问,网络访问量达到50亿。
企业和机构应用是产生大数据的重要源头。大的企业都会采集和保存其营运历史数据,特别是客户数据,用于分析和获益。中国人民银行有全球最大的个人信用数据库,其中有640 000 000万个人员记录,1亿人的存贷记录,涉及1500万个公司和组织(2010年)。深圳市的200000个监视器每天产生的数据超过lPB,数据存储设备只能保存两天的数据。有人估计2010年全球由消费者和企业机构产生的数据总量为1.2ZB,而且数据量的增长趋势是爆炸性的。大型会展综合体每天带来大量的人流和信息流,场馆中心每天产生大量的后台数据,会展网站的点击率和互动信息也日渐呈爆炸式增长。开展会展大数据研究,进行数据挖掘,选择相关关系,为会展策划和决策管理提供依据,这是全球会展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此外,还有学者提到国际会展产业发展的新技术应用的趋势,活动大型化趋势,以及产品多元化、专业化、品牌化趋势等等。其中,新技术的应用是会展活动吸引客户和观众的重要手段,是会展产业的特点,并不是一种趋势;由于会展涉及会议、展览、节事活动、体育赛事等,很难说所有的活动都有大型化趋势,甚至有些专业化的展会还需要控制规模,因此,活动大型化也不能算作一种国际会展业的发展趋势;产品多元化、专业化和品牌化是国际品牌展会的必然选择,也不能算作趋势。因此,笔者认为,地方会展产业的发展趋势未必就是国际会展产业发展的趋势,而国际会展产业的发展趋势则必然会对地方的会展产业产生重要影响。当然,国际会展产业也依然处于成长的过程中,会议、展览、节事活动、体育赛事还没有完成融合的过程,真正走向大融合、大发展尚需时日。
编辑:admin